5月19日,在资阳市雁江区老君镇大溪村的稻麦轮作农田里,千亩连片小麦成熟。微风拂过,金色麦浪翻滚,种植户迎来了收获季。
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多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麦田中穿梭往来。它们所到之处,一排排麦秆被整齐地切割、脱粒,金黄的麦粒倾泻而下,装满了转运车。机械化收割的高效运作,不仅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收割质量,还降低了粮食损耗,为小麦颗粒归仓提供了坚实保障。过去人工收割耗时费力,如今机械化作业让收割变得轻松快捷,这标志着当地农业生产方式正积极转变,农业现代化进程正稳步推进。 “在老君镇,我们一共流转了2400亩土地,主要采用轮作模式种植小麦和水稻。目前,大溪村的1000余亩小麦已经进入收割季。”雁江区顺谷水稻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罗焕焕介绍道。他来自浙江台州,于2023年下半年来到老君镇流转土地进行粮食种植。“大溪村的农田收割完小麦后,会立即灌水平田,然后播种水稻;在另一边的龙安村,我们已经平整好了农田,正在进行水稻播种作业。” 当天,在收割现场,雁江区农业农村局还特别邀请了四川农业大学科研院所相关专家组成高产检测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对小麦产量进行实地检测。检测团队严格按照科学规范的检测流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田块,测量麦田面积,测定关键指标。 “我们在这里选取了10亩以上具有代表性的田块,通过对收割小麦的去除杂质、水分等指标进行测定,初步预计老君镇百亩攻关示范点的小麦产量在450-500公斤左右,增幅达50%。”雁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站长庄娟介绍,该示范点种植的小麦品种为“川麦104”,具有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大溪村千亩小麦丰收,是种植户辛勤耕耘与农业科技助力的成果。近年来,雁江区积极推广优良品种,鼓励采用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保障农业生产。从播种时的科学选种、精准施肥,到生长期间的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农技人员与种植户的心血与智慧。 “今年全区小麦种植面积为6.42万亩,预计平均亩产量在去年266公斤基础上增加10公斤左右。”庄娟表示,今年雁江区将继续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4.19万亩以上、产量53.64万吨以上,为“天府粮仓”贡献更多“雁江粮”。下一篇:小麦套玉米 一地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