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戈壁旁,玉米种子“孕育”金色希望丨“六村六业”看陇原振兴
创始人
2025-05-09 12:30:45
0
  编者按:   甘肃东西绵延1600余公里,有着除海洋以外所有的地形地貌,复杂的环境给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曾经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地区之一,甘肃举全省之力攻下了“绝对贫困”这座横亘陇原大地千百年的堡垒,全省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6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撕下了“苦瘠甲天下”的标签。   摆脱绝对贫困后,乡村振兴战略为甘肃农村带来历史性机遇。甘肃全面谋划高质量发展,各地因地制宜、各展所长,培育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越来越多的传统种植养殖产业焕发新活力,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赋能乡村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属于西部的乡村振兴特色发展之路。截至2024年底,甘肃“牛羊菜果薯药”全产业链产值达492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4%。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收官之年”。记者走进甘肃6个代表性强、特色鲜明的村庄蹲点调研,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陇原大地上乡村振兴的真实图景:在秦巴山区的白龙江畔,看“椒冠军”如何远销东南亚;在青藏高原,看“天然石城”如何旅游出圈;在黄土高原曾经苦甲天下之地,看“洋芋蛋”转型“科技薯”;在陇东革命老区,看羊产业如何链接澳大利亚、粤港澳大湾区;在祁连山麓的河西走廊,看玉米制种如何撑起全国“半壁江山”;在全国苹果主产区的苹果树下,看小苹果如何走向全世界、登陆南极。来自甘肃6个村庄的生动记录,既是甘肃农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集中画像,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在西北农村的全方位展现。   在广袤的陇原大地,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徐徐展现,迈向共同富裕目标的脚步蹄疾步稳。   春天,祁连山畔的绿洲上驶来一辆辆大型拖拉机。它们拖着深松机具缓慢前进,驶过之处,土壤变得疏松、清透。不久后,千万粒玉米亲本种子就要在这里安家了。   甘肃省张掖市有“河西粮仓”“桑麻之地”等美誉,凭借光热资源充沛、昼夜温差大等优势,这里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玉米制种面积达110万亩。全国每两粒玉米种子中,就有一粒来自张掖。   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五个墩村是凭借玉米制种实现增产增效增收的村庄。“以前种小麦、黄豆,2000年开始,我们响应政府号召发展玉米制种,村子迎来变化。”五个墩村党支部书记王新宏说。   王新宏回忆,起初老百姓不敢试种,村干部就带头种,尝到甜头后,各家各户踊跃参与进来。2001年,该村玉米制种面积已占全部耕地的80%,此后很快覆盖了全村所有耕地。   五个墩村发展玉米制种有“天赋”。王新宏介绍,村子南靠祁连山、北靠合黎山和巴丹吉林沙漠,构成天然的种子繁育隔离屏障,加上土地肥沃、冰雪融水充足,种子发芽度、纯度高。   “玉米制种技术很严格,尤其是抽雄,穗子要挨个经手,不敢马虎。”53岁的村民高东明积极报名政府组织的培训,从零“啃”技术。看着日子一天天滋润起来,他觉得一切都值。   随着时间推移,新难题出现了。村里地块小而散,田埂高度不一样,机械施展不开。各家自己管理耕地,租机械成本也高。   2020年起,张掖加快建设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五个墩村被规划在玉米制种核心示范基地的范围中,全村的“小地块”经过破垄、推坡、填坑,变为小则几十亩、大则四五百亩的“大块田”。   五个墩村将全村1.2万亩耕地流转给玉米制种企业,村民每年至少可以拿到每亩1500元流转费,农忙时赚劳务费。   “管理耕地需要有经验的庄稼人,如何让村民更赚钱?”王新宏召集村干部讨论,决定成立村集体经济公司,和企业合作托管全村耕地,再由村集体经济公司将耕地承揽给有能力的农户。   于是,120户种田大户以“职业农民”的身份回归土地,高东明就是其中一员。“除了抽雄等精细化环节,大多数环节都能靠机械完成,省时省力。每年的收入能有10万多元。”高东明说。   为了降低成本、统一标准,五个墩村的村集体经济公司还为农户提供深松、犁地、铺膜等机械租赁服务,最新上架的全程复式导航播种机能一次完成施肥、铺膜、铺滴灌带、播种。   “我们还建了土壤墒情站、气象站,灌溉也能‘指尖’操作,只要在手机上点几下,水肥就能送到作物根部。”王新宏说。   “土地集约化、全程机械化、管控智能化、水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这些方案中的规划已变为现实。2023年,五个墩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70余万元。高东明整修了房屋,冰箱里塞满新鲜的肉菜。   “等到10月,这里遍地金黄,美得很!”望向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高东明满心期待。  

相关内容

100坦克亮相
100坦克和100支援战车智能化程度高、协同能力强。 ​​​
2025-09-03 10:26:41
官兵高喊3个必胜
呼号声声,响彻长街。伟大真理,振聋发聩!
2025-09-03 10:07:37
如果有人要问,我们在纪念什...
80年光阴流转亲历过抗战的人日渐稀少那段硝烟中的历史我们为何必须反...
2025-09-03 08:47:12
特朗普称美军在南加勒比海袭...
中新网9月3日电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美国总统特朗...
2025-09-03 08:27:14
石破茂就自民党参议院选举失...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日本共同社2日报道称,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石破...
2025-09-03 08:07:02
集结完毕!3个关键词解锁受...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即将举行。此...
2025-09-03 07:45:54
特朗普:芝加哥是世界谋杀之...
当地时间9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称...
2025-09-02 22:44:37
英媒:中国国产机器人助推中...
【文/观察者网 王一】在美国挥舞“关税大棒”、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025-09-02 21:42:47
法德经济专家:欧洲在太阳能...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面对中国太阳能产业,专家劝欧洲认输。”据...
2025-09-02 21:22:44

热门资讯

阿都沁苏木:水稻产业趟出乡村振...   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领得酒类经销部,货架上摆放的领得大米前,顾客络绎不绝。“这米口感软糯香甜,再...
避高温抢农时!无人机植保筑起水...   夏末初秋,江南地区的水稻陆续进入抽穗扬花的关键时节。连日来,奉贤区各合作社和农户纷纷加紧配药施肥...
凉城县:3万亩甜玉米喜迎丰收 ...   近日,凉城县3万亩甜玉米陆续进入成熟采收期。广袤田野上,颗粒饱满的甜玉米迎风而立,农户们正抢抓晴...
黑河 27.5万亩小麦加速收割   风吹麦浪迎丰收,机声隆隆麦收忙。日前,天气晴朗,黑河市爱辉区二站乡的麦田里,大型联合收割机开足马...
中国最北生态农业县4万亩小麦秋...   金秋八月,中国最北生态农业县、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唯一的农业县——呼玛县的4万亩小麦进入成熟期。...
最北秋收启动,大兴安岭小麦开镰   金秋八月,大型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在大兴安岭广袤田野上响起,祖国最北端的高纬度寒地小麦正式拉开收获...
呼伦贝尔260余万亩小麦喜迎丰...   8月中旬以来,呼伦贝尔广袤的田野间麦浪翻滚、金穗飘香,260余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收获期。收割机穿梭...
山东省农科院专家赴青岛调研 助...   近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刘成一行受邀请,到青岛市农科院...
太空种植小麦产量超地面 15%...   今天得跟你们唠唠一个超震撼的事儿!最近太空植物种植实验又有新进展了,研究人员培育出的太空小麦,产...
科技赋能飞防植保 助力水稻产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提升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与科技含量,由勐腊县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