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讲一个传播学经典段子:
一场新闻发布会正在召开,发言人通报:昨日,在伊拉克有 1000 人伤亡,还有 1 个骑自行车的人不幸遇难。
结果,台下的记者们全都追问:那个骑自行车的人叫什么名字?
发言人无奈地评论道:你看,我就说没人会真正关心那 1000 人的命运吧。
最近古二与王家卫的纠纷像极了这个段子。
古二公布的录音里有能拿来证明自己是编剧的片段,但更多的是王家卫与秦雯私下蛐蛐明星的内容。
结果,登上热搜的全是唐嫣很装、游本昌发朋友圈多、陈道明极品等娱乐花边词条,古二真正的核心诉求——编剧署名权,反倒是被淹没的看不见了。
目前古二的操作给人一种强烈的观感——追讨无望,那就全都毁灭吧。
他的诉求就从署名权的追讨转到尽可能让王家卫道德破产上。
评析这件事,必须要摒弃的思维是——谁弱谁有理。
毫无疑问,古二公布劲爆录音有助于倒逼王家卫直面自己的诉求,但录音波及到唐嫣、金婧、游本昌等不相关的人,给他们造成舆论上的麻烦也是不争的事实。
从这一点看,古二没理。
公共讨论的善良之处,不在于谅你古二身患恶疾又疑似被剧组霸凌,便赞成你的无差别泄露隐私,而在于认为你古二好歹是个文化青年,读过书的人,理应是个体面人,深知公布他人私下谈话是个下作的行为,选择这么做,定有自己的不得已。
好,古二不得已是什么呢?
他对《繁花》做出的贡献没有得到剧组「名分」上的认可,并可以想见的是,以他目前所掌握的证据,很难得到法律上的认定。
且早在九月份,古二第一波放料之后,《繁花》剧组就回应——否认他的编剧身份,指出其只是前期资料收集与剧本创作成员。
古二的录音本该放给法官听的,作为有力的证据在法庭呈现。
可是,目前为止,我们都没有看到争议双方有将舆论对垒升级到诉讼对垒的进展。合理的推测就是更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古二拿不出来,而且法律最终认定的结果,古二也没耐心、没时间等了。
法律认定之难,流程之漫长,固然是客观现实,但编剧署名权争议这般专业的事交给公众讨论,结果只能是道德上的站队和站在鸡蛋一边的同情者关怀,却离真相相去甚远。
另外,古二依赖舆论的力量,甚至不惜调动舆论的力量来瓦解王家卫的权威与声誉,说明他找不到专业领域可以依仗的「娘家人」。
在编剧领域,他身后空无一人。
我观察到的像宋方金、汪海林等热衷于在公共平台发声的编剧,他们比公众更有能力辨别其中是非,目前都没有就此事表态或给出专业的意见。
而在大洋的另一边美国,好莱坞是有编剧工会的,他们团结起来,形成一个与资方对抗的组织,争取自己的权益与利益。
我记得有一次,编剧工会认为组织成员的待遇与演员们越拉越大,愤而起来罢工,导致当季的好几部热门剧及综艺栏目面临开天窗的风险。
古二既得不到法律上及时的驰援,也得不到编剧圈子的声援,他只能陷入单打独斗的境地,最终选择鱼死网破的打法。
我听一个影视行业观察者说过——剧组都是轻资产,大量工作人员是派遣员工,如果没有签订合同,只是口头协议,确实容易出现纠纷。
没有合同有录音,没有协议有口头称许,流淌着热钱的影视行业背后藏着一个又一个草台班子,编剧能不能署名似乎完全看导演有没有朴素的道德自觉。
这哪行呢?
最可悲的是,这个事件,人们最终记住了几个名人八卦。
什么?古二的编剧署名啊?好,大众给你了,承认你了。
嗐,古二如果要的只是这些便宜话,他当网红好了。
思考题:这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