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积木自动变成房子,从沙漠中变出水,2025化学诺奖的金属有机框架有多神?
创始人
2025-10-08 20:55:54
0

202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杰出的科学家: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北川进(Susumu Kitagawa)、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理查德·罗布森(Richard Robson)以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奥马尔·亚吉(Omar M. Yaghi)。

他们获奖的理由是“发展了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分子建筑学。

“金属有机框架”到底是什么?

这是一种由金属和有机分子构建而成的三维材料——简单说,它就像是化学家用“分子积木”拼搭成的迷你房子。在这种材料中,有许多小小的“房间”,每个“房间”都可以容纳某种分子。

这些积木零件依靠配位结合的作用固定到一起。它们的拼搭过程是自动进行的,这种过程被称为“自组装”,它就像是摇动一盒积木,然后积木自动就变成了城堡。

这种“积木房间”的拼搭十分自由,它是一种能够在分子尺度上任意设计的“超级材料”。只要更换零件,就能让小“房间”容纳各种截然不同的分子,由此产生广阔的应用潜力。

三位获奖者都做了什么?

理查德·罗布森:提出了大胆的设想

受到木质拼装分子模型的启发,1974年理查德·罗布森就产生了利用分子与离子之间固有的吸引力,让它们自动形成预先设计好的有序结构的设想。

在当时,这还是一个相当超前的想法。在大多数化学家看来,把一堆不同的分子和离子扔进烧瓶,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只是一团乱麻而已。

直到1989年,罗布森终于将这个酝酿已久的想法付诸实践。他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由一价铜离子和有机分子构成的骨架。这个结构与钻石类似,但内部却充满了许多空腔。

理查德·罗伯森受到钻石结构的启发,钻石中的每个碳原子都与其他四个碳原子连接成金字塔状。他将碳替换为铜离子和一个有四个臂的分子,每个臂的末端都有一个腈。这是一种能被铜离子吸引的化合物。当这些物质结合在一起时,它们形成了一种有序且空间非常充足的晶体。丨nobelprize.org

在1990年,罗布森紧接着进行了一个关键实验,证明了他的“分子房间”具有应用潜力。他证明“房间”中的物质可以进出和更换,同时整个框架结构保持不倒。

不过,此时他的“分子房间”依然太过脆弱,还不能真的投入使用

北川进:创造了稳定的“房间”

“分子房间”太过脆弱、容易倒塌的问题,在北川进和奥马尔·亚吉的后续研究中得到了解决。

1997年,北川进迎来了第一个重大突破。他使用钴、镍或锌离子,搭配一种名为“4,4'-联吡啶”的有机分子,成功创造出一种三维的、稳定的金属有机框架。最关键的是,当他将材料中的水分烘干后,这个框架没有坍塌。它内部开放的通道,可以被各种气体(如甲烷、氮气和氧气)填充,并且能够可逆地吸收和释放这些气体,自身结构则完好无损。

1997年,北川进成功构建了一种金属有机框架,其内部布满开放的通道。这些通道可以填充不同类型的气体。材料可以在其结构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释放这些气体。丨nobelprize.org

除此之外,北川进还提出了MOF材料不同于传统吸附材料的独特潜力。他提出,和传统的多孔材料沸石等不同,MOF新材料具有高度可设计性的优点,能够精确地定制孔洞大小、形状和功能。除此之外,这种新材料还可以制作成柔软的形态,因此有更多应用可能。

1998年,北川进提出金属有机框架可以实现柔性化。目前已有许多柔性金属有机框架,它们可以改变形状,例如它们被各种物质填充或清空时。丨nobelprize.org

奥马尔·亚吉:建立“网格化学”

1995年,亚吉发表了一篇里程碑式的论文。他用铜或钴离子与有机分子结合,也制造出了二维的网状结构。这种结构非常稳定,可以加热到350℃而不分解。正是在这篇论文中,他首次创造并使用了“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这个名字,这个术语从此被沿用至今,定义了整个领域。

1999年,他向世界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一个名为MOF-5的材料。这种材料的稳定性和内部空间都非常惊人。

1999年,亚吉构建了一种非常稳定的材料:MOF-5。它具有立方体结构,只需几克就能占据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面积。丨nobelprize.org

而他最伟大的成就,是为整个领域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设计哲学和建造方法论。亚吉巧妙地借鉴了传统沸石化学中的“次级结构单元”思想,并将其创造性地应用到这个全新的领域,最终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分子建筑学”

在21世纪初,亚吉在《科学》和《自然》等顶级期刊上连续发表文章,正式提出了“网格化学(Reticular Chemistry)”这一革命性概念。亚吉告诉全世界的化学家:我们完全可以告别“碰运气”了!我们可以通过理性设计,来精确地建造出我们想要的任何结构的MOFs。

21世纪初,亚吉证明了可以合成所有家族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他改变了分子连接方式,获得了具有不同特性的材料;其中包括16种MOF-5变体,其空腔大小不一。丨nobelprize.org

金属有机框架如何改变世界?

通过设计不同的“积木房间”,让特定的化学分子“入住”其中,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可以实现非常多种类的应用。

各种不同的MOF材料,它们可以被用于吸收PFAS、吸收二氧化碳、储存氢气、捕获水蒸气等。丨nobelprize.org

比如说,它可以从沙漠空气中“变出”饮用水

亚吉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MOF-303的材料。在湿度较低的夜晚,MOF-303会像海绵一样,自动从空气中捕捉稀薄的水蒸气分子,并将它们“锁”在自己的“分子房间”里。当第二天太阳升起,阳光加热材料,这些被捕获的水分子就会被释放出来,凝结成纯净的饮用水。这项技术为解决全球干旱地区的缺水问题带来了曙光。

另外一种名为CALF-20的MOF材料展现出了对二氧化碳超强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未来它有望用于碳捕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气候变化问题

MOF材料还可以用于结合氢气分子,解决这种气体清洁燃料难以安全储存和运输的问题。科学家们已经设计出像NU-1501这样的MOF,它能在常压下安全、高效地储存和释放大量氢气。这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普及扫清了一大障碍。

而名叫UiO-67的MOF材料,则可以精准地从水中吸附污染物PFAS,为水净化和环境修复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MOF材料可以应用的领域还在不断扩张,它在催化剂、药物载体、农业等方面都有许多应用潜力

信息来源:诺贝尔官网新闻稿

编译:果壳翻译班

相关内容

2025年国庆档影片多元化...
根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5年国庆档电影票房为18.35亿元,观影...
2025-10-09 16:07:35
7岁女孩中秋节到同学家玩,...
10月8日,有网友爆料称,重庆一名7岁女孩中秋节当天到同学家玩,原...
2025-10-09 15:45:13
守护粮食生产命根子,最高法...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记者冯家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最高人...
2025-10-09 15:24:11
青稞黄、果飘香、冬小麦播种...
  央视网消息:为抢抓农时,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昆玉市3....
2025-10-09 15:01:20
莎车县71万余亩冬小麦全面...
  当前正值冬小麦播种期,莎车县以智能化农机调度、精准化技术服务、...
2025-10-09 15:01:19
新疆柯坪县4.5万亩冬小麦...
  金秋十月,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冬小麦播种的黄金时期。连日来,...
2025-10-09 15:01:18
以军在停火协议达成后继续轰...
据凤凰卫视援引半岛电视台报道,在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后不久,...
2025-10-09 14:42:29
88岁诺奖化学奖得主:我打...
“为了庆祝接到诺贝尔委员会的电话,我打破了戒酒的规定。”说出这句话...
2025-10-09 14:23:52
特朗普要来视察,美国海军赶...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今年2月美军航母“杜鲁门”号在埃及塞得港撞上货...
2025-10-09 14:05:48

热门资讯

2025年国庆档影片多元化竞逐... 根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5年国庆档电影票房为18.35亿元,观影人次为5007万;场次为314.6...
7岁女孩中秋节到同学家玩,爸爸... 10月8日,有网友爆料称,重庆一名7岁女孩中秋节当天到同学家玩,原本答应会接她回家的父亲一直联系不上...
守护粮食生产命根子,最高法发布...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记者冯家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最高人民法院9日发布4件人民法院依法审理...
以军在停火协议达成后继续轰炸加... 据凤凰卫视援引半岛电视台报道,在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后不久,以色列战机10月9日仍在对加沙城发...
88岁诺奖化学奖得主:我打破戒... “为了庆祝接到诺贝尔委员会的电话,我打破了戒酒的规定。”说出这句话的,是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
特朗普要来视察,美国海军赶紧“...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今年2月美军航母“杜鲁门”号在埃及塞得港撞上货船一事,这次事故造成“杜鲁门”号右...
返工第一天,谁能正常? 《天空之城》结束今年最长的假期,回到职场,好像人坐在工位上,灵魂还滞留在过去的8天里,贪婪地呼吸自由...
湖南耒阳一煤矿发生窒息事故,3... 新华社长沙10月9日电(记者谢奔)记者从湖南省耒阳市应急管理局获悉,10月9日凌晨2时40分许,位于...
辽宁老边沟禁止游客捡枫叶?景区... 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在辽宁本溪的老边沟景区,有广播提醒游客:禁止采摘枫叶、手持枫叶,捡的也不行。评...
擅自采挖价值127万元的草炭土... 极目新闻记者 曹雪娇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破坏耕地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包括于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