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景美业兴活力足 村强民富画卷新
创始人
2024-11-21 11:06:00
0

  一个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可感可及,一条条宽敞的马路通向草原深处,一项项富民产业落户乡村……放眼雪域高原,各乡镇村落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事关国家发展大局,事关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区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画卷在高原大地正徐徐展开。

  设施升级,让人居环境“美”起来

  清晨,漫步在米林市朗贡村,远处的山峰青翠欲滴,村里炊烟袅袅。别致的小楼、宽阔的街道、笑容满面的村民……一切是那么恬静而美好。

  走进朗贡村上进茶馆,整洁的房间里,藏面和牛肉饼的香气扑鼻而来。“乡亲们很喜欢来这里落脚。在这里,既可以品尝特色小吃,又拉近了邻里关系。通过开茶馆,我们家每月收入增加了1000多元。”茶馆老板平措曲珍笑着说。

  作为2023年西藏自治区“全区固边兴边富民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和林芝市乡村振兴“百佳基层党建示范点”,朗贡村立足良好的区位条件,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团结一心、砥砺奋进,迎来了村庄美丽“蜕变”,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朗贡村的蜕变在全区并非特例。近年来,我区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牧区,统筹推进乡村道路畅通、供水电力保障、村容村貌整治、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各族儿女勠力同心、团结奋斗,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受恶劣自然条件影响,一度是桑杰曲巴和女儿卓嘎、央宗一家三口撑起的“三人乡”。

  2018年,玉麦乡开展边境小康村及配套设施建设,2019年,国家投资超5亿元、总里程50公里的曲玉柏油公路改建工程全面完工。与此同时,国家电网将10千伏的输电线路接入玉麦,让玉麦人用上了安全稳定的长明电。

  如今的玉麦,旧貌换新颜,平整的柏油路已经铺到村口,学校、卫生院、游客接待中心等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群众搬到这里,曾经的“三人乡”已发展为67户250多人的小康乡,不少村民利用自家闲置的房屋开办了家庭旅馆、小卖部、快递站……

  从“满眼脏”到“一眼净”,从交通不便到宽阔街道,从“单间木屋”到错落有致的别致小楼……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全面提升。

  产业振兴,让群众生活“火”起来

  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也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经济支撑。

  近年来,我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狠抓提质增效,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出台一系列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支撑性产业,一条具有西藏特点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

  昌都市左贡县旺达镇兵达村把牦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组建成立了包括牦牛育肥基地和牛粪蜂窝制作两个产业的农牧民合作社。数据显示,2023年,兵达村牦牛育肥基地存栏牦牛157头,出栏37头,增收38万元,户均分红6250元;2024年预计出栏牦牛60多头,户均增收万余元。

  山南市措美县扎西松多村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依托草场资源和养殖技术优势,走出了“党建+产业振兴”的新路子,通过大力实施牧业改革,先后建成“千只绵羊繁殖基地”“百头牦牛繁育基地”等村集体支柱产业。经过不断探索发展,以扎西松多村为代表养殖的“古堆绵羊”渐渐有了名气,扎西松多村“百头牦牛繁育基地”牦牛存栏数从2020年的70余头发展到如今的300多头,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在日喀则市白朗县巴扎乡彭仓村的170多座温室大棚内,番茄、黄瓜、辣椒等经济作物长势喜人。“过去,一说蔬菜,就是萝卜和土豆。为做大做强果蔬产业,村集体创办了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已有10余种果蔬从大棚里源源不断走向市场。”彭仓村原支部书记边巴顿珠说。

  ……

  从单一产业到多产业、从“各自为政”到“共同富裕”、从满足温饱到走向市场……近年来,我区积极引导资金项目、人力物力向农牧区倾斜,立足高原发展实际,着力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等优势产业,有力有效推进了乡村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让乡村经济“活”起来

  走进位于波密桃花谷谷口的嘎朗村,不少游客正驻足观光、拍照、打卡留念。

  嘎朗村地处318国道旁,隶属波密县古乡,距县城17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这里背靠高山,面朝如镜子般的湖水,森林与草地蔟拥。

  利用好丰富的旅游资源,做活嘎朗村“绿色经济”,让好生态带来好发展,一直是嘎朗村群众的愿望和追求。近年来,嘎朗村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生态环境,打出“党建+乡村治理+特色旅游”组合拳,激发了乡村振兴新活力。2023年,全村共接待游客2.5万人次,村民通过参与旅游服务、销售旅游产品等实现增收140余万元。

  嘎朗村的发展变化,是我区促进文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区创新探索产业融合发展,多地因地制宜尝试“农业+乡村旅游”“旅游+体育”“旅游+民族手工业”“电子商务+文旅+农牧产业”等融合发展模式,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乡村振兴是一件细活、慢活,须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区将立足地方发展实际,持续在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焕发乡村新气象等方面发力,谱写乡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相关内容

夏粮主产区走稳小麦“田管棋...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夏季粮油主要农作物冬小麦陆续开始...
2025-02-21 14:31:57
80万亩小麦“喝上”黄河水...
   随着气温回升,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农田灌溉成为当前农业工作的...
2025-02-21 14:31:56
南繁育种培育一批小麦新品系
   经过多年南繁育种实践,中国农业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一批稳产广适的...
2025-02-21 14:31:56
织牢“点线片面”防止返贫“...
  这几天,巫山县两坪乡向鸭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伍早清又来到脱贫户任...
2025-02-21 09:31:36
促进粮食生产单产提升 长沙...
  记者在2月18日举行的长沙市全面推广粮食生产“四高”技术、推动...
2025-02-21 09:31:35
乐享“暖心餐” 告别“吃饭...
每天中午11点开始,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尹家河村“幸福晚年驿站”都会...
2025-02-21 09:31:35
天津:农机服务促春耕
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农业农村委“20...
2025-02-21 09:31:34
青海科技创新惠民更惠农
  2月17日,记者从全省科技工作会议获悉,去年以来,全省科技系统...
2025-02-21 09:31:33
新疆兵团首个肉羊新品种通过...
  近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织羊专业委员会专家,对新疆农垦科...
2025-02-20 11:05:47

热门资讯

织牢“点线片面”防止返贫“监测...   这几天,巫山县两坪乡向鸭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伍早清又来到脱贫户任珊迪家中走访。刚进院子,任珊迪就起...
乐享“暖心餐” 告别“吃饭难”... 每天中午11点开始,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尹家河村“幸福晚年驿站”都会变得热热闹闹,敞亮的食堂里坐满了前...
促进粮食生产单产提升 长沙计划...   记者在2月18日举行的长沙市全面推广粮食生产“四高”技术、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推进会上...
天津:农机服务促春耕 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农业农村委“2025年重点工作部署会”精神,按照《...
青海科技创新惠民更惠农   2月17日,记者从全省科技工作会议获悉,去年以来,全省科技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加大医养健康...
7万吨钾肥自天津口岸通关 保障...   2月13日凌晨,“令白”轮在天津大沽口港区完成接卸后驶离码头,标志着天津口岸今年立春后进口的首批...
新疆兵团首个肉羊新品种通过现场...   近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织羊专业委员会专家,对新疆农垦科学院的“军垦肉羊”新品种进行了现场...
按下春耕春播农资“保供键”   “在提前谋划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坚持源头管理、保障农资质量,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质效的基础上,...
重庆启动乡村人才振兴行动从产业...   2月18日,全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会暨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启动仪式举行。会上发布了《重庆市乡村人才振兴...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携手市农林科学...   2月17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示范与生产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