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智观察所、羽扇观金】
8月22日,怀俄明州杰克逊霍尔。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出席了一场“劳动力市场转型”研讨会,在其备受瞩目的公开演讲中,鲍威尔以其一贯风格打着太极:
“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通胀预期会稳定,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让一次性的物价上涨演变成持续的通胀问题”。
就在他发言之时,白宫和美联储之间的紧张关系已经达到沸点。
尽管鲍威尔四年任期已近尾声,但特朗普政府已经无法继续忍耐这个倔老头的存在。
哪怕就剩几个月时间。
据外媒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正在物色多个美联储主席候选人选。这个消息传出后,华尔街开始紧张起来。
不是因为换人本身,而是因为那个熟悉的担忧又回来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
一
三个人的名字被反复提起:沃勒、哈塞特、沃什。
从左至右:凯文·哈塞特、凯文·沃什、克里斯托弗·沃勒
克里斯托弗·沃勒是现任美联储理事,标准的鸽派代表。他有个特殊身份:美联储理事资格就是特朗普给的。2020年,特朗普提名他进入美联储理事会。现在沃勒的降息主张,和白宫的想法高度一致。
这让人想起一个问题:如果老板提拔你当经理,你还能客观地评价老板的决策吗?
凯文·哈塞特更直接。他现在就是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特朗普身边的核心经济幕僚。2017年那个著名的减税法案,哈塞特出了不少力。贸易政策、放松管制,几乎所有经济领域都有他的影子。
哈塞特8月份接受采访时说:"如果你观察过去几年美联储的行动模式,你会怀疑他们是否把政治置于自身政策使命之上。"话说得很重,矛头直指鲍威尔。
凯文·沃什的履历最丰富。华尔街、政府部门、美联储、学界,每个地方都待过。2006年到2011年,他就在美联储当过理事。2008年金融危机时,沃什是美联储和华尔街的联络员,贝尔斯登卖给摩根大通、雷曼兄弟倒闭、救助AIG,关键决策他都参与过。
但沃什有个劣势:他没在特朗普政府班子里待过,接触不够密切。
根据预测网站数据,沃勒获得提名的概率最高,达到32%。哈塞特和沃什紧随其后,分别是10%左右。
二
还有一个人值得关注:斯蒂芬·米兰。
米兰刚被特朗普提名为美联储理事,算是"新人"。但他的观点很鲜明:通过缩短理事任期、允许总统罢免理事等方式,削弱美联储的独立性。
这话说得够直接。以前大家都在暗示,他直接挑明了。
米兰是哈佛经济学博士,现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他写过一个政策文件,叫《重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被认为是特朗普"互惠关税"政策的框架。
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 CNBC
在利率问题上,米兰偏向鸽派。他认为美联储应该优先考虑增长,对通胀影响不用太担心。这个立场和特朗普完全一致。
市场把米兰称为"黑马",意思是他可能突然杀出来,抢走主席位置。
米兰的履历很有意思。哈佛毕业后,先在对冲基金工作了十年。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他作为财政部高级经济政策顾问,参与设计了著名的薪资保护计划(PPP),帮助无数企业度过难关。那时候他就和特朗普团队建立了密切关系。
拜登上台后,米兰离开政府,和同事创办了一家全球宏观对冲基金。但他心里一直惦记着政策制定。2023年,他加入曼哈顿研究所做研究员,专门写文章批评拜登政府的经济政策。
特朗普重新当选后,米兰立刻被召回。不只是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现在还被提名为美联储理事。从学界到华尔街,从政府到智库,米兰的每一步都在为这一刻做准备。
更关键的是,米兰深得特朗普信任。他不只是制定政策,还帮特朗普"翻译"复杂的经济理论。特朗普喜欢简单直接的解释,米兰恰好擅长这个。在关税问题上,当所有经济学家都在担心通胀时,米兰写道:"关税值得额外关注。大多数经济学家和一些投资者认为关税最好情况下是适得其反的,最坏情况下是毁灭性的有害。他们错了。"
这种为特朗普政策辩护的能力,让米兰在团队中地位特殊。
三
美联储主席换届有套程序。总统提名,参议院确认,整个过程平均用时4个月。
按历史惯例,特朗普应该在今年12月到明年1月公布人选。但如果他提前到9月、10月就公布,市场会怎么想?
太急了。像是要设立一个"影子美联储"。
现任主席鲍威尔的任期到2026年5月15日结束。有意思的是,2017年就是特朗普提名他当的主席,2021年拜登又让他连任。现在特朗普回来了,鲍威尔的日子不好过。
特朗普对鲍威尔的攻击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4月份,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直接写道:鲍威尔的"免职不能来得更快"。这话说得很重,基本等于公开下战书。
7月份,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拉塞尔·沃特写信给鲍威尔,指控他"严重管理不善",把矛头对准美联储总部25亿美元的装修项目。沃特称这是"炫耀性的大翻新",暗示鲍威尔违法乱纪。
8月份,特朗普威胁要对鲍威尔发起"重大诉讼",理由还是装修费用问题。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杰罗姆'太晚了'鲍威尔现在必须降息。"然后话锋一转:"我正在考虑允许对鲍威尔进行重大诉讼,因为他在管理美联储大楼建设方面做得糟糕透顶、极其无能。"
这不是一般的政治施压,而是系统性的人格攻击。
财长贝森特也加入了攻击阵营。7月21日,他在CNBC采访中要求对美联储进行审查,声称央行存在"持续的使命蠕变,涉足核心使命之外的领域"。
X平台
面对这些攻击,鲍威尔的回应很克制。美联储在官网上悄悄添加了一个"常见问题"页面,为装修项目辩护。页面写道:"项目中没有建造新的VIP餐厅。"言下之意是,我们没有挥霍纳税人的钱。
但攻击还在继续。特朗普给鲍威尔起了个外号叫"太晚了",嘲笑他降息总是太慢。他甚至后悔当初的人事决定,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史蒂夫'马努钦'真的给了我一个'美人',当他推荐这个失败者时。"这里的"马努钦"指的是前财长姆努钦,2017年是他建议特朗普提名鲍威尔的。
鲍威尔卸任主席后,大概率会直接辞去理事职务,彻底离开美联储。他的理事任期本来可以到2028年1月,但估计不会留下来当普通理事。
这也能理解。从主席降为理事,心理落差太大。更重要的是,继续留在理事会意味着要面对新主席可能的报复。
参议院现在共和党占53席,特朗普提名的人选通过应该没问题。历史上几乎没有美联储主席提名被否决的先例。
四
问题来了:如果美联储真的失去独立性会怎样?
第一个风险是滞胀。这事有历史先例。
1970年,尼克松任命亚瑟·伯恩斯为美联储主席。伯恩斯以前就是尼克松的经济顾问,两人私交很深。尼克松要求放松货币政策,伯恩斯最初反对,后来态度转变,配合降息。
结果呢?1973到1974年,美国爆发大滞胀。通胀率一度超过12%,经济同时陷入衰退。这就是政治干预货币政策的后果。
现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通胀影响还不明确。部分美联储官员认为应该保持高利率,防范关税引发大通胀。但特朗普和财长贝森特认为关税不会引发大通胀,支持立即降息。
如果任命一个和特朗普私交密切的新主席,市场担心会重演伯恩斯的老路。通胀风险会大大增加。
第二个风险是债务问题加剧。美联储如果失去独立性,就成了财政部的配合工具。历史上战争期间就是这样,美联储主要任务是帮政府发债融资。
现在美国赤字率已经很高,债务持续攀升。如果美联储再失去独立性,债务危机的担忧会进一步加剧。市场对美债安全性的信心会下降。
第三个风险是美元地位削弱,资本外逃。美联储如果被视为受政治控制,外国投资者会加速分散美元资产配置,转向黄金等替代资产。
资本外逃会推升美国发债成本,形成恶性循环。
最后是股债汇三杀。今年7月有过一次压力测试。7月16日,媒体传出特朗普可能免职鲍威尔的消息,美股、美元、美债价格立刻大跌,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黄金走高。
不到一小时,特朗普否认传闻,美国股债汇随即回升。
这次事件证明了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重视程度。一旦真的发生美联储被白宫挟持的情况,美股、美债和美元会遭到抛售。
五
美联储独立性的丧失,最终会动摇美元的货币霸权地位。
美元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储备货币,很大程度上依赖美联储的信誉。过去70年里,正是因为美联储相对独立的货币政策,才让全球投资者相信美元是可靠的价值存储工具。
数字很说明问题:目前约60%的全球外汇储备以美元计价,90%的外汇交易涉及美元,一半的国际贸易用美元结算。这种"过度特权"地位让美国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借钱,让美国金融制裁具有全球影响力。
但这个地位并非不可撼动。近年来,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已经从1999年的71%下降到2022年的58%。更重要的是,这种下降并非转向欧元或日元等传统货币,而是流向了一些小国家的"非传统货币"。
中国和俄罗斯已经在积极推动去美元化。中国的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虽然规模还小,每天处理约1.5万笔交易,总价值500亿美元,远低于美国CHIPS系统的2.5万笔、1.5万亿美元,但基础设施已经搭建完成。
印度开始用人民币支付俄罗斯煤炭进口,孟加拉国决定用人民币支付俄罗斯14亿瓦核电站项目。这些看似零散的举动,实际上在为美元霸权挖墙脚。
各国央行也在增加黄金储备。过去十年里,中国、俄罗斯、土耳其是最大的黄金买家。黄金被视为对heavily indebted法币的替代选择,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持续上升。
如果美联储失去独立性,这个趋势会加速。外国投资者会质疑:一个受政治控制的央行,还能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预测性吗?
答案是否定的。
历史告诉我们,央行独立性和货币信誉直接相关。1970年代伯恩斯屈服于尼克松压力的教训,至今仍被各国央行引为警戒。如果美联储重蹈覆辙,美元的"避风港"地位会受到根本冲击。
更危险的是,美国经济现在面临"双赤字"问题:既有贸易逆差,又有财政赤字,对外净负债持续攀升。这种情况下,美元地位的任何动摇都会被放大。
一旦外国投资者开始抛售美元资产,美国借债成本会快速上升,经济增长会受到冲击。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开始,就很难逆转。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特朗普对鲍威尔再不满,他也不敢真的动手的原因。市场反应会立刻教会他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财长贝森特说,9月初会与11位美联储主席候选人会面。
11个人,最终只能选一个。
这个选择关系到的不只是利率政策,还有美联储70年来建立的独立性传统,更关系到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1951年,美联储和财政部签署《美联储-财政部协议》,确立了美联储的独立地位。从那以后,美联储主席可以对总统说"不"。
现在这个传统面临考验。
市场在等答案。全世界也在等答案。
下一篇:胡塞武装导弹袭击以色列油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