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外情绪抬头的背后,是其社会结构和经济形势的综合反映。在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部分民众将不满情绪投射到外来移民等群体上,认为他们抢占了本就有限的资源和机会。同时,日本长期以来相对封闭的社会文化,使得对外来事物的接纳存在一定障碍。此外,一些政治势力为了获取选票,刻意渲染排外氛围,加剧了这种情绪的蔓延。这种排外情绪的抬头,不仅对移民群体造成伤害,也影响着日本社会的多元性和开放性,若不加以引导和改善,可能会给日本的未来发展带来诸多隐患。
7月31日,两名中国男子在东京都千代田区遇袭受重伤。图片为日本警方在案发现场取证。
“日本人优先?”
日本政府为什么严管“外国人乱象”?
当地民众对外国人有什么不满?
这种矛盾如何演变到无法避免的地步?
日本排外情绪是否已被挑动起来?
博观工作室出品
文丨环球时报记者 何珊 邢晓婧
特约记者 王军 孙晓蕾
7月31日,日本东京千代田区发生一起针对中国公民的暴力袭击事件。目前仍没有消息报道是否凶手已被抓获。
此次袭击发生的时机颇为微妙。
近年来,随着外来移民不断增多,日本社会对外国人问题的关注度上升,部分民众的不满情绪也有所加剧。
从主张设立“外国人监管机构”、倡导“日本人优先”的极右翼政党获得大量支持,到街头发生针对外国人的暴力袭击事件,种种迹象表明,日本的排外情绪正在抬头。
案发现场被日本警方封锁(图源:日本NHK电视台)
中国公民东京遇袭重伤
7月31日上午9时左右,日本东京千代田区发生一起针对中国公民的暴力袭击事件。两名中国男子在街头被四名身穿连帽衫和工作服(疑似用于遮掩身份)的男子用铁管突袭,头部受重伤。
据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目击者向警方提供了线索。袭击发生后,四名嫌疑人迅速逃离现场,两名伤者被紧急送医,所幸暂无生命危险。
受伤的中国男子现状如何?相信所有人都很关心!
嫌疑人何时能抓到?他们是谁?相信所有人都在等消息!
东京都警视厅已将该事件定性为“伤害事件”并展开全面追查。目击者称,袭击毫无预兆,受害者当场倒地,伤势严重。警方接到报警后立即展开调查,并调取了附近监控录像。
民粹政党借势崛起
此次袭击发生的时机颇为微妙。就在上个月20日,日本极右翼政党“参政党”凭借极具煽动性的“日本人优先”口号,在参议院选举中一举斩获14席,成为主要赢家之一。
图中人物为日本“参政党”党首神谷宗币。(图源:英国广播公司)
这个从YouTube起家的政党,成立仅5年,其粉丝数便从最初的2800人暴涨至46万。党首神谷宗币在选举中提出“日本人优先”的政策主张,明确表示将严格限制外国人入境,并取消外国人享有的部分福利。
该党还主张逐步限制引入外国劳动力,严格管理外国移民,甚至提出“只有对日本经济有贡献的外国人才能获得居留资格”。
与此同时,“参政党”宣称“外国人犯罪率逐年上升”,呼吁政府加强对外国人的管理。尽管这些说法缺乏充分数据支持,却成功激起了部分民众对外国人群体的抵触情绪。
报道显示,自2020年成立以来,“参政党”的许多行动和主张就饱受争议。例如,神谷在最近一次集会上宣称:“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为了自身利益改变了日本政策”,“如果我们不能抵抗这种外来压力,日本将沦为殖民地”。
神谷及“参政党”人士的其他争议性言论还包括:“外国人重大犯罪正在增加”、“允许夫妇别姓会导致日本治安恶化”、“核武装是最便宜且能强化国家安全的手段之一”、“领取生活保障金的大多是没有权利领的外国人”、“冲绳战役中日军杀害县民纯属少数情况”等。
据澳大利亚“对话”新闻网报道,民调显示“参政党”在日本18至30岁的年轻人中颇受欢迎。BBC则援引美国战略顾问公司亚洲集团日本事务助理西村林太郎的话称,出口民调显示该党获得了日本20至50岁劳动人口的不少支持。
“日本极右翼民粹主义者是如何从排外情绪和生活成本上涨中获利的?”据英国《卫报》也报道称,全球通胀和日元贬值推高了日本的商品价格,尤其是食品价格,而日本民众的工资未能跟上步伐。
此前,日本虽然经济低迷,但民众的生活还较为舒适,而现在生活成本上升,很多人对未来都持悲观情绪。低收入人群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参政党”正是从这些人群中获得了很多支持。
说此次袭击发生的时机颇为微妙,还让人想到,就在7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成立“外国人监管机构”,无论是长期、短期生活在日本的外国人,还是去旅游的外国游客,都会受到影响。
不仅如此,自民党强调,要实现“零非法移民”目标,还要限制外国人在日本买房。7月10日,日本国家警察厅宣布,从今年10月1日起,提高驾照换发门槛,还要停止为外国游客和其他短期居留日本的外国人换发日本驾照。与此同时,一些迎合民众不满情绪,在竞选纲领里写入严管外国人政策的民粹党派也跳了出来。
移民问题被政治化
“参政党”成为赢家之一并非偶然。其背后既有日本民众对经济低迷、物价高涨的不满,也有对丑闻缠身的建制派政党的惩罚。正如《卫报》所言,日本极右翼民粹主义者正从排外情绪和生活成本上涨中获利。
近年来,日本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为缓解压力,日本政府一直在推动移民政策,引进外国劳动力。然而,由于日本社会对外国人融入的接纳度相对较低,许多外国人未能很好融入当地文化,导致社会上对外国人行为的批评增多。
日本媒体上关于对外国人不满的报道也越来越多,而且逐渐离谱。比如,医院人满为患是因为“外国人频繁就诊”;巴士拥挤是因为“外国人行李多”;甚至有观点认为,日本米荒,那也是因为“外国人饭量太大”。
有分析指出,日本民众的这种不满倒不是针对外国人本身,更多是源于日本移民政策的相对滞后。换句话说,日本引入外国劳动力和游客的环节日益顺畅,但与之配套的管理环节却仍然薄弱。
有分析认为,“参政党”通过迎合这种不满情绪,成功吸引了大量对现状不满的选民,尤其是中老年群体。在他们看来,移民问题不仅是社会治安隐患,更是文化认同的威胁。“参政党”巧妙地将这些问题政治化,将“日本人优先”作为其选举核心纲领,借此获取选票。
此外,“参政党”的胜出也反映了日本政治生态的深刻变化。随着民众对建制派的失望加剧,许多人开始转向极右翼政党寻求改变。自民党等传统政党的软弱和“自由化”趋势,使其失去了部分保守选民的支持,客观上为“参政党”提供了空间。
《环球时报》的一位驻日本特约记者认识的两名选民都在此次选举中投票支持参政党。当记者问他们“参政党宣传的口号是‘日本人优先’而非‘日本优先’,这是否有排外嫌疑时”,他们回答说“日本优先”并不能保证“日本人优先”,“日本优先”很多时候维护的是既得利益者。
不过,也有很多日本民众对参政党宣传的政策表示不满。有人认为,“参政党”一直在散布“外国人拥有特权”的虚假信息,不断煽动恐慌,“在大家焦虑与不满加剧的背景下,“参政党”将外国人与高物价挂钩,利用了部分选民的焦虑心理”。
批评声音指出,“参政党”的排外政策可能在长期内加剧社会分裂,并损害日本的国际形象。毕竟,日本长期秉持开放与包容的外交政策,而极右翼政党的主张可能带来严重的政治、经济后果。
日本参议院选举前,很多分析人士认为,日本主流民意并未出现严重右倾化。神谷宗币此前曾称“日本人优先”只是“选举期间用语”。对此,日本共产党政策委员长山添拓批评称,这种说法极不诚实,是对选民的侮辱。
日本作家真山仁也表示,为选举而夸大“外国人问题”会损害国家形象。演员山里亮则称,严格管理外国人并非不可,但必须保障大多数勤恳工作、遵守规则的外国人的权利。日本民间有舆论认为,应一方面管理非法滞留者,另一方面将日本建设成为各国人都能快乐生活的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参政党”宣扬“日本人优先”的演说现场,就有听众举牌反对,牌子上写着“反对歧视外国人”。他们认为“日本人优先”就是歧视,日本不需要“歧视政治”。以无选举权的外国人为靶子进行差别对待来获取选票,是危险的政治操作。这不仅有违日本宪法第14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也违反国际人权公约。
有种观点认为,排外主义在许多地区都易滋生,尤其在国家重大转型期会更明显。纵观全球,当本国经济或社会出现问题时,责任常被归咎于外国人,排外议题在选举期间更易成为博取关注的工具,历史已反复印证这一点。
当前的日本正处于这一时期。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廉德瑰教授看来,尽管神谷宗币曾表态“参政党不会推行差别化政策,也不会煽动排外主义”,但当前的日本仍需以史为鉴,警惕部分社会思潮推动排外政策而误入歧途。
比起盲目模仿“XX优先”,日本政客更应思考开放合作的区域协调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