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反罢”民众与罢免团体发生冲突,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随后,这些“反罢”民众被警察约谈。这一举措显示出当局对社会秩序的重视与维护,试图通过沟通与了解来缓解紧张局势。然而,这也引发了关于权力运用与公民权利的思考,如何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成为关键问题。不同立场的人们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事件的后续发展仍将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临近“大罢免”投票日,双方人马积极拜票,冲突状况有所增加。(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新闻网”)
中国台湾网7月25日讯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临近“大罢免”投票日,双方人马积极拜票,冲突状况有所增加,不过有岛内民众反映,许多与支持罢免的团体有言语冲突的民众被警察约谈,大多都是被告公然诽谤、妨害名誉等。
对此,某蓝营民代助理坦言,这次推动“反罢免”受到很大困扰,以往一些愿意提供广告牌租借业主,看到不少蓝营人士因“反罢免”而被台检调部门调查、羁押,都害怕受到“寒蝉效应”波及,原本愿意租借广告牌业主,更害怕被“查水表”,不愿租借。
根据统计,台北市刑警大队迄今受理罢免团体所报妨害名誉、恐吓等案共19件,全数都是都是罢蓝团体告发。(编辑/张玲)
[责任编辑: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