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会刚结束短短 13 天,却传来 6 条人命消逝的噩耗,这不禁让人对中国黄金内蒙古矿业的状况产生深深担忧。在安全管理本应高度重视的时刻,为何会出现如此惨痛的事故?是安全制度执行不力?还是对隐患排查不够细致?亦或是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这一系列疑问如同阴霾笼罩在该矿业之上。我们迫切希望能深入调查事故原因,找出问题所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保障每一位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万万没想到,暑假跟老师去企业参观,会让6名大学生白白丧命!
7月24日,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情况说明:7月23日,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旗下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一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时,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最终6人溺亡,另有1名老师受伤。公司对事件不幸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并致歉。
一次把课堂搬到生产线的普通参观,就这样造成了6名年轻生命的戛然而止。“安全生产”这个老生常谈的词,再一次用生命的代价撞击着公众内心。让人不禁发问:格栅板怎么会松动?学生是否接受了选矿厂专项安全教育?企业最基本的救生设施与应急预案到哪去了?
一块松动的格栅板背后,是企业“安全锁”的系统性失效。选矿厂对外开放参观在很多国家都是常态化的工业旅游项目,前提是:槽体上方架设承重网、实行单人单向通行、强制佩戴救生装备……技术从来不缺,缺的是对生命敬畏的制度执行力。
最讽刺的是,就在事故发生前13天,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才高调召开安全生产会议,进行国内有关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强调强化隐患排查整治。这引发网友愤怒质问:“安全会议刚开完就出事,是会议没用,还是根本没落实?”
6个大学生的陨落,更是为学校暑期实习敲响了警钟。学校安排参观学习,是否对高危区域的安全隐患做了评估?老师是否具备应急处置能力?学生是否进行了安全教育?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学校也是把学生从课堂推向深渊的帮凶。
接下来的事故调查会给出责任名单,但再严厉的处罚也换不回6条鲜活的生命。我们除了“痛心”“反思”,是不是应该多些“较真”,唯有让每一块格栅板都有人负责、每一次参观都有预案、每一次监管都“长牙带电”,才能让安全生产的观念,真正刻进骨子里,永远记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