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幼儿园铅中毒事件令人痛心。通报结果只是第一步,还应做诸多努力。首先,要对受影响的幼儿及家长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和心理疏导,确保他们的身心得到妥善照顾。其次,深入调查事件的起因,追究相关责任方的法律责任,以儆效尤。同时,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力度,完善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制度,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此外,应组织专业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让大家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安全的环境。
我原本的专业方向是“环境与儿童健康”做“儿童铅中毒防治”,一个与经济发展拧巴的不被待见的专业。这几天,持续关注官媒报道。
从描述“齿龈铅线”,就可以基本判断是通过消化道摄入了铅,且摄入铅的时间不短,剂量不小,血铅水平一定很高,健康影响持续存在。
从开始(7月3日)通报的“(食品)添加剂”,我以为会发现“新型铅污染源”。类似,2022年,东南亚一些国家报道发生铅中毒,系印度的加工厂为了咖喱颜色好看掺加了铬酸铅;2023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报道若干名婴幼儿血铅升高,发现铅污染源为同一品牌的肉桂苹果泥,系厄瓜多尔的肉桂原料加工厂为了卖相和省钱掺加铬酸铅……
到最后(7月8日)通报的“彩绘颜料”——幼儿园的后厨用工业颜料给面点上色——“铅污染源”曝得如此让人匪夷所思。
正如网友热议,“彩绘颜料”并不比“食用色素”便宜,为什么要买颜料做糕点,究竟是蠢还是恶?
现在最痛苦最难安的是天水的家长。我想,他们和既往的患儿家长会有一样的疑问——
人体正常血铅值应该是多少?
铅毒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驱铅治疗需要多久?
铅在体内只有毒性没有任何益处,理想的血铅为零,但在真实世界,空气、水源、土壤、食物里多多少少含点铅,所以人体血铅不可能做到0μg/L。近年来我国(城市)儿童血铅平均值已经降到20μg/L以下了。
铅的毒性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当儿童血铅浓度达到100μg/L左右,就会出现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智商下降的情况;
💔当儿童血铅浓度达到200μg/L左右,还会出现便秘、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当儿童血铅浓度达到300μg/L左右,还会出现贫血;
💔当儿童血铅浓度达到450μg/L以上,上述症状会更明显,还可能出现肠绞痛表现;
💔血铅浓度达到700-800μg/L,还会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
💔血铅浓度达到1000μg/L以上,神经系统受损严重,可能出现脑水肿、惊厥;
💔血铅浓度超过1500μg/L,若不及时发现、积极抢救,可能导致死亡。
其中,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贫血、便秘、腹泻、腹痛等是非特异性临床表现,还是需要依赖检测全血血铅来诊断。
接触铅的时间一长,血铅水平不会一直呈现线性升高,因为铅会进入骨骼积蓄。所以慢性铅中毒的治疗,是要一点点把积蓄在骨骼中的铅动员出来,一两个驱铅疗程肯定不够,具体需要治疗多久,不仅要参考血铅水平,还要参考接触时长,更要在治疗前明确并脱离铅污染源。
回想2006年,我还是研究生在读,我的老师颜崇淮教授主要牵头执笔《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预防指南》,我有幸见证了“指南”从研讨到出台,而我的系列论文课题也正是围绕当年中美指南/建议的差异部分(中度铅中毒是否需要药物驱铅治疗)进行研究的。
其中,动物实验的部分论著陆续发表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2009年。我主要观察了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结果基本都是阴性,就是说治疗没有显著改善。后续没有继续做下去,一个是辜负了老师的期待,我自己也被结果打击了(想来其实铅毒很难逆转得靠预防),一个是我自己的健康也出现了问题。
若干年里,我们也遇到无数外地家长偷偷跑来求助:
福建南平某山村民以为当地采矿引起的铅中毒,(那时,我还是学生,背着老师,偷偷检测村民带出来的水源土壤无果,但在一次查房后的折返,无意发现他们给孩子擦的爽身粉颜色诡异),最终被我们发现是因为祖祖辈辈使用黄丹粉在祛痱。
广东深圳各校家长以为“校园毒跑道”引起的铅中毒,最终被我们锁定在一款广西的三无滴鼻剂(因为我在网络曝光,深圳公安立案,涉事企业被一锅端)……
寻找铅污染源,不要躲闪,只要潜心追踪,总有意外收获。
话说,在“儿童铅中毒”问题上,中美差距已经被甩开了20年。
2021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更新建议,血铅参考值从50μg/L下调至35μg/L,强调对血铅水平≥35 µg/L的儿童进行随访和干预。
对比 中国2006指南 和 美国2021建议:
1 分级标准不同:
中国2006指南:血铅≥100 µg/L是高铅血症,血铅≥200 µg/L是铅中毒。
美国CDC 2021:血铅≥35 µg/L即需关注,血铅≥50 µg/L需进一步评估环境暴露源。
2 干预阈值不同:
中国2006指南:血铅<100 µg/L的儿童仅建议健康教育。
美国CDC 2021:血铅≥35 µg/L的儿童即建议环境调查和定期监测。
3 筛查策略不同:
中国2006指南:未明确普遍筛查年龄,提到侧重高危地区。
美国CDC 2021:推荐对1-2岁儿童进行普遍筛查,尤其高风险人群。
4 干预措施不同
中国2006指南:建议相对宽泛,缺乏具体执行细节。
美国CDC 2021:强调对居住环境(如 含铅油漆、老旧水管)的排查和修复。
美国CDC不断降低血铅干预阈值,反映了对低水平铅暴露危害的重视,反观中国指南已经落后。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搜索“甘肃 天水 铅中毒”,2006年也有发生类似事件。其他省份地区也陆续有儿童铅中毒相关新闻。官媒通报结果绝不应该是事件的句号,除了患儿患者后续长期的救治,
天水的儿童血铅检查应该扩大规模,很有必要做次全面筛查;
希望指南的修订能够尽快真正提到议程上来,尤其完善筛查、干预策略;
校园食堂的食品安全抽检,有必要增加理化指标之外的重金属污染物;
烦请315等部门,关注下农贸市场等处,尤其散装“添加剂”“调味料”。
儿童健康才能发展未来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