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碑”下看协同:天津武清小乡村“变形”记
创始人
2025-01-15 08:31:47
0
在京津冀三地交界处,有一座“三界碑”。它连接着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镇与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在交界的核心位置有一个宁静且独特的村庄——武清区河西务镇瓦屋村。因其正处于三地交界点,向来就有“一眼望三地”、“一脚踏三界”的说法。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瓦屋村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通过一系列共享协同发展举措,稳稳地踏上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翻开了蓬勃发展的崭新篇章!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河西务镇瓦屋村,村民周健平早已走出家门,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身为北京823路公交车司机的他,每天驾驶车辆往返于河北省香河县安平镇与北京朝阳区郎家园之间,这一跑,就是十年。   十年前,周健平刚从事823路公交驾驶工作时,村里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那时候从村里到安平镇的路坑洼不平,车开起来很颠簸。村里的房子大多是有些年头的老房子,街道也不算宽敞,两车交汇时得特别小心。村集体收入不高,年轻人为了寻求更多机会,不少都外出打工了,当时大家都盼着村里能有新变化,生活能好起来。”周健平回忆道,脸上带着一丝无奈。   每次驾车驶向北京,周健平都深刻感受到巨大的差距。一边是繁华的大都市,一边是落后的小村庄,这种落差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持续推进,瓦屋村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转机。“最开始是村里修路,平坦的水泥路直接通到家门口,这前后变化可太大了,以前哪能想到。路修好后,村里一下子就有生气了。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工作全面铺开,现在街道宽敞又整洁,墙上还有漂亮的墙绘,观赏树也种得规规矩矩,看着特别舒心,村子跟以前比,简直就是大变样。”周健平的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并说道。   “美丽乡村”要宜居,也要宜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支持下,村“两委”精准把握乡村振兴的契机,深度挖掘瓦屋村“一眼望三地”的区位优势,全力发展特色产业。瓦屋村“一肩挑”韩学超介绍说:“我们先是以果蔬种植为突破口优化产业结构,凭借村里优质的土壤和种植传统,产出的蜜瓜等农产品品质上乘,再利用京津冀便捷的交通网络,采摘后的果蔬能在24小时内摆上三地市民的餐桌,市场反响很好。同时,乘着河西务运河鲜食小镇建设的东风,我们决定发展民宿产业,盘活村里的闲置宅基地资源。”   起初,村民对民宿项目顾虑重重,担心投入打了水漂。“一开始,不少村民对改建民宿的提议不接受,觉得这是个不靠谱的想法。毕竟大家没接触过民宿经营,心里没谱儿,不敢轻易尝试”韩学超微微皱眉说道,神情有些无奈。但村“两委”没有退缩,他们迅速引入专业的民宿规划团队,精心设计方案。村干部们还不辞辛劳,挨家挨户上门沟通,掰开了揉碎了给村民讲解民宿经营的前景和预期收益,一点点打消大家的疑虑。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批民宿顺利上线。“真是没想到,民宿刚推出就备受北京和天津游客的青睐,房间很快被订满,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笑得合不拢嘴。”韩学超难掩兴奋地说。   如今,瓦屋村已经有17套民宿通过天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对外出租,农户收入超过340万元,村集体收入也达到了40万元,同时还为村民提供了50多个就业岗位,许多年轻人看到家乡的发展机会,纷纷选择回到村里,共同参与家乡建设。   周健平对这些变化有着切身的体会。以前,他车上的乘客大多是前往北京务工的村民,如今,往返的乘客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前往瓦屋村旅游度假的北京游客,他们或是携家带口来体验乡村生活,或是与朋友相约品尝农家美食;同时,去往北京方向的乘客中,也有不少是来自河北的游客,利用便捷的交通前往北京游玩、办事。823路公交车,已不仅仅是一条通勤线路,更成为京津冀三地人员往来、文化交流与经济互动的重要纽带,它承载着三地协同发展的成果,见证着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融合与共通。   这种融合与共通不仅仅体现在人员的往来上,在文化交流层面同样展现出蓬勃的活力。每到晚上,来自附近的北京通州区漷县镇和河北廊坊市香河县的文艺爱好者们都会聚集到“三界碑”旁边的瓦屋村的小广场一起跳起欢快的小车会。大家在欢声笑语中交流着各自的文化特色和生活趣事,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使得三地的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和广泛,也进一步加强了三地之间的情感纽带。   2024年,“三界碑”焕新重塑,瓦屋村的故事却仍在继续书写,这里的成功经验也在周边村庄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借鉴其发展模式,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而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合作也在不断深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局面逐渐形成。从交通的互联互通到产业的协同共进,从生态环境的联保共治到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一笔一划地勾勒完善。未来,武清区会有更多“瓦屋村”崛起,它们将共同绘就协同发展的美丽画卷,让百姓在发展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乡村。(武清区融媒体中心作者 翟培芸)

相关内容

夏粮主产区走稳小麦“田管棋...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夏季粮油主要农作物冬小麦陆续开始...
2025-02-21 14:31:57
80万亩小麦“喝上”黄河水...
   随着气温回升,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农田灌溉成为当前农业工作的...
2025-02-21 14:31:56
南繁育种培育一批小麦新品系
   经过多年南繁育种实践,中国农业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一批稳产广适的...
2025-02-21 14:31:56
织牢“点线片面”防止返贫“...
  这几天,巫山县两坪乡向鸭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伍早清又来到脱贫户任...
2025-02-21 09:31:36
促进粮食生产单产提升 长沙...
  记者在2月18日举行的长沙市全面推广粮食生产“四高”技术、推动...
2025-02-21 09:31:35
乐享“暖心餐” 告别“吃饭...
每天中午11点开始,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尹家河村“幸福晚年驿站”都会...
2025-02-21 09:31:35
天津:农机服务促春耕
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农业农村委“20...
2025-02-21 09:31:34
青海科技创新惠民更惠农
  2月17日,记者从全省科技工作会议获悉,去年以来,全省科技系统...
2025-02-21 09:31:33
新疆兵团首个肉羊新品种通过...
  近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织羊专业委员会专家,对新疆农垦科...
2025-02-20 11:05:47

热门资讯

织牢“点线片面”防止返贫“监测...   这几天,巫山县两坪乡向鸭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伍早清又来到脱贫户任珊迪家中走访。刚进院子,任珊迪就起...
乐享“暖心餐” 告别“吃饭难”... 每天中午11点开始,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尹家河村“幸福晚年驿站”都会变得热热闹闹,敞亮的食堂里坐满了前...
促进粮食生产单产提升 长沙计划...   记者在2月18日举行的长沙市全面推广粮食生产“四高”技术、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推进会上...
天津:农机服务促春耕 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农业农村委“2025年重点工作部署会”精神,按照《...
青海科技创新惠民更惠农   2月17日,记者从全省科技工作会议获悉,去年以来,全省科技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加大医养健康...
7万吨钾肥自天津口岸通关 保障...   2月13日凌晨,“令白”轮在天津大沽口港区完成接卸后驶离码头,标志着天津口岸今年立春后进口的首批...
新疆兵团首个肉羊新品种通过现场...   近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织羊专业委员会专家,对新疆农垦科学院的“军垦肉羊”新品种进行了现场...
按下春耕春播农资“保供键”   “在提前谋划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坚持源头管理、保障农资质量,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质效的基础上,...
重庆启动乡村人才振兴行动从产业...   2月18日,全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会暨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启动仪式举行。会上发布了《重庆市乡村人才振兴...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携手市农林科学...   2月17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示范与生产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