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间垦出一片沃野良田——从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探索山区高标准农田发展新路径
创始人
2025-01-07 06:30:45
0
  冬至一过,几场大雪悄然落下,从安定区鲁家沟镇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的上空俯瞰过去,雪野间大片大片的梯田相连、绵延,层层叠叠的田埂在这片白中泛着水墨,勾勒着山峦起伏。

  洁白之下,埋藏着定西黄土峁梁上农业生产变革的“智慧锦囊”。

  2023年10月,山东省委、甘肃省委主要领导在定西考察调研时提出建设“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

  2024年4月底,鲁家沟镇1.14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建成,配套建设总容积1万立方米的蓄水池15座、布设输水管网110.6公里。

  2024年9月27日,经测产,鲁家沟镇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平均亩产达8582.6斤,实现了产量翻番的目标。

  “山区示范、引水上山、产量翻番”一条符合山区实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路径在定西落地生根。

  “山旱地”成了“水浇地”

  “以前山里的田东一小块、西一小块,还在斜坡上,有的路也窄不好走,关键是地里东西年年就那么多,庄稼种上我们还要出门打工去。”鲁家沟镇大岔村村民史玉成说起以前直皱眉头。

  如今,将鲁家沟镇花岔、大岔、小岔口3个村原有的小地块、窄地块全部平整为“大块田”“机耕田”,用于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规划建设,“皮条田”“坡地田”“无路田”已成过去。

  但干旱少雨的现实情况,让“水”成了改变山旱地农业生产条件的“致命环节”,“引水上山”又谈何容易?

  几经调研讨论,青岛市、定西市党委政府决定依托引洮工程水资源优势,在鲁家沟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配套建设“引水上山”工程。

  “工程从引洮二干渠取水,通过两级提水泵站,将水引到400米高差位置后,再通过115公里的田间输水管线输送到15座调蓄水池及每块地块给水栓,亩均用水50-60立方米,加上电力成本,平均不到100元。”安定区水务局副局长马习文介绍说。

  “山旱地”变成了“水浇地”,至此,鲁家沟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土地条件已具备!

  “山旱地”有了“新出路”

  今年是聚鑫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聚东“种地”的第八个年头,在鲁家沟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建成后,李聚东在花岔村周边流转了近3000亩田种植马铃薯。

  “以前靠天吃饭,风调雨顺的年头,亩产也只有2000多斤,要是遇上干旱,成本都收不来。”李聚东说,现在,流转来的田地里,大型农机装备能够下地作业,洮河水引到了地里,马铃薯亩产比往年翻了两三番。

  过去由于缺水,市场热销的大西洋、布尔班克等优质马铃薯品种无法种植,一度成了李聚东的“遗憾”。

  自从“引水上山”工程实施后,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项目应运而生,李聚东可以大胆尝试新的优势品种。

  “现在地里使用的是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在每个田埂地垄上铺设了软管,每隔30厘米就有一个滴管口,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土壤墒情进行自动监测,能做到精准化施水施肥,省水、省工、省肥是最直观的变化,而且种植的马铃薯产量高、品质好。”李聚东指着铺设管道上的滴管口说。

  据介绍,“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按照农业现代化经营模式,通过“政府规划引导、农投搭建平台、企业投资经营、市场优化配置、农户利益链接”方式,由安定区农投公司负责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建设管理,统一土地流转种植8650亩,农户自种2750亩,并引进7家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建立规模化种薯扩繁基地,种植新大坪、陇薯、定薯系列等10个高产优质品种,示范推广“高标准农田+引水上山+节水灌溉+脱毒种薯+科学施肥+全程机械化+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的高产节水技术模式和科技农业机械化生产模式,一条具有定西特色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之路焕发勃勃生机……

  “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怎么种好”的现实难题有了破解之法。

  “山旱地”迎来“新希望”

  数万亩良田,是鲁家沟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的底气,也给了老百姓一次新的“创业”契机。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

  ——种植作物由鲜薯变为种薯,种薯亩产可达8583斤,扣除生产成本,亩均净收益由1005元提高到8166元。

  ——土地流转增收入,按照亩均200元的标准流转土地7434亩,涉及的367户群众户均增收0.31万元。

  ——吸纳务工人员近600人,户均增收3.1万元。直接带动农户296户、户均增收1.4万元。将经营性资产按4%比例每年向村集体分红,通过二次分配增加群众收入。

  新变化吸引了许多外出打工的人又选择回家乡发展,80后的董胜刚就是其中一员,敢想敢干的董胜刚在大岔村开起了自己的家庭农场。

  “我自己流转了四百多亩土地种马铃薯,一亩地正常能产五六千斤,好一点的话能产七八千斤,一年下来收入比外出打工好一点,明年想着再流转些地,能有更好的收成。”董胜刚说。

  合作社、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拔节而生,实力强劲的企业也纷纷入驻发展设施农业。

  定西丰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马铃薯原原种扩繁基地建到了鲁家沟镇川里的园区中,又在山上在鲁家沟镇万亩马铃薯种植高产示范基地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用于马铃薯原种和原原种繁育。公司总经理杨存生说:“目前,依托鲁家沟镇万亩马铃薯种植高产示范基地,公司原原种年产量能达到8000万粒,马铃薯品种也逐渐细化、各生产环节也更趋向专业化,推动我们马铃薯产业走向科学化布局、集约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的新阶段。”

  “我市将持续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着力培育薯业新质生产力,构建产加销相衔接、贸工农一体化的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推动马铃薯产业全链条升级、全环节升值,为我省干旱半干旱区稳定实现马铃薯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定西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万物土中“生”,“生”出今日定西产业兴旺、富民兴农“新答卷”。(记者 魏姣)

相关内容

夏粮主产区走稳小麦“田管棋...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夏季粮油主要农作物冬小麦陆续开始...
2025-02-21 14:31:57
80万亩小麦“喝上”黄河水...
   随着气温回升,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农田灌溉成为当前农业工作的...
2025-02-21 14:31:56
南繁育种培育一批小麦新品系
   经过多年南繁育种实践,中国农业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一批稳产广适的...
2025-02-21 14:31:56
织牢“点线片面”防止返贫“...
  这几天,巫山县两坪乡向鸭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伍早清又来到脱贫户任...
2025-02-21 09:31:36
促进粮食生产单产提升 长沙...
  记者在2月18日举行的长沙市全面推广粮食生产“四高”技术、推动...
2025-02-21 09:31:35
乐享“暖心餐” 告别“吃饭...
每天中午11点开始,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尹家河村“幸福晚年驿站”都会...
2025-02-21 09:31:35
天津:农机服务促春耕
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农业农村委“20...
2025-02-21 09:31:34
青海科技创新惠民更惠农
  2月17日,记者从全省科技工作会议获悉,去年以来,全省科技系统...
2025-02-21 09:31:33
新疆兵团首个肉羊新品种通过...
  近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织羊专业委员会专家,对新疆农垦科...
2025-02-20 11:05:47

热门资讯

织牢“点线片面”防止返贫“监测...   这几天,巫山县两坪乡向鸭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伍早清又来到脱贫户任珊迪家中走访。刚进院子,任珊迪就起...
乐享“暖心餐” 告别“吃饭难”... 每天中午11点开始,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尹家河村“幸福晚年驿站”都会变得热热闹闹,敞亮的食堂里坐满了前...
促进粮食生产单产提升 长沙计划...   记者在2月18日举行的长沙市全面推广粮食生产“四高”技术、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推进会上...
天津:农机服务促春耕 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农业农村委“2025年重点工作部署会”精神,按照《...
青海科技创新惠民更惠农   2月17日,记者从全省科技工作会议获悉,去年以来,全省科技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加大医养健康...
7万吨钾肥自天津口岸通关 保障...   2月13日凌晨,“令白”轮在天津大沽口港区完成接卸后驶离码头,标志着天津口岸今年立春后进口的首批...
新疆兵团首个肉羊新品种通过现场...   近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织羊专业委员会专家,对新疆农垦科学院的“军垦肉羊”新品种进行了现场...
按下春耕春播农资“保供键”   “在提前谋划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坚持源头管理、保障农资质量,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质效的基础上,...
重庆启动乡村人才振兴行动从产业...   2月18日,全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会暨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启动仪式举行。会上发布了《重庆市乡村人才振兴...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携手市农林科学...   2月17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示范与生产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