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是确保小麦供给的根本出路
创始人
2024-12-18 12:08:34
0

  12月9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郑州隆重举行。经省委科技委员会会议研究和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授予河南农业大学郭天财教授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作为在小麦栽培科研领域深耕近50年的科技工作者,时至今日,71岁的他依旧会穿梭在麦田之间,脚沾泥土,手捧麦穗,与农民作伴,同日月为伍。“小麦就如同我的孩子,我呵护它们,就是呵护亿万城乡居民的口粮。”郭天财说。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专访人称“郭小麦”的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小麦栽培方向学术带头人郭天财,听他讲述他与小麦的不解之缘。

    他与小麦的不解之缘 

  顶端新闻:您为什么会选择走进麦田,成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

  郭天财:1953年,我生于济源市承留镇深山沟一个普通农户的家里,小时候经常吃不饱饭,只有到过年才能吃上“白面馍”。1974年,我被保送到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习,其间我就参加了小麦科研组,从此便与小麦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麦是重要的口粮作物,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每年只要河南小麦丰收了,全国夏粮丰收就有基础,国家口粮绝对安全才有保障。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把小麦优良品种的丰产潜力和当地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农民种的小麦产量更高、品质更优、效益更好,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

  顶端新闻:您的助手曾做过统计,您在小麦生长期的240多天里,有186天都是在田间地头度过的。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您觉得到农业生产一线去的意义是什么?

  郭天财:栽培学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每年土壤墒情在变,病虫草情在变,农民用的品种在变,小麦的苗情长势也在变。黑板上种不出高产田,实验室里长不出高产小麦。只有在实地考察、科学研判基础上,才能拿出有针对性和真管用的对策、措施。

  顶端新闻:您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您认为科技和教育的关系是怎样的?

  郭天财:在我看来,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作为一名教学科研双肩挑的教师,在搞好教学、科研的同时,还要做好“传帮带”,让更多年轻教师和优秀学子真正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三农”人才。

    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顶端新闻:从“小铲子和钢卷尺”到现如今机械化发展,给河南小麦生产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郭天财:我很高兴看到现如今很多新农民种麦已经用上了北斗导航、无人机等现代新科技、新装备,过去农民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

  我认为要持续提高小麦产量,必须在传承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小麦增产技术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把传统农业与现代高新技术紧密结合。

  中国人多地少水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要确保小麦安全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和唯一途径就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顶端新闻:您曾在采访中提到,我国与世界高产小麦国家产量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现如今该如何缩小差距?

  郭天财:目前我国小麦的单产水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但与新西兰、比利时等小麦高产国家相比,小麦亩产还有二百来公斤的差距。

  人多地少和“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决定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经验和模式,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这就要博采众长,才能更好促进小麦单产提升,保障国家“口粮绝对安全”,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而且中国人饭碗里应装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粮食。

    到生产一线去,到农民身边去,到生产大田去 

  顶端新闻:12月9日,您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也是河南省科学技术的最高奖项,有什么感觉?

  郭天财:这充分体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和科技人员最大的关心支持与殷切厚望。这个奖项不仅仅属于我个人,属于全省小麦科技工作者的共同荣誉。

  我虽已进入古稀之年,但身体尚好,我将把此次获奖作为一个新的起点,继续从事我一生钟爱的小麦事业,扎根中原大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人饭碗再作新贡献。

  顶端新闻:您对新一代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有什么寄语?

  郭天财:希望新一代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要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不要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苦,脚踏实地,到生产一线去,到农民身边去,到生产大田去,从生产实践中选择研究课题,把研究成果服务于生产实践。

  我经常对学农的年轻人说,“如果不知农时,不识五谷,脚上不经常沾点泥,身上不经常带点土,脸庞不晒得黑里透红,就不是农民真正喜欢的农业专家”。

相关内容

北京:计划将胚胎冷冻与保存...
11月10日,在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2025-11-10 17:27:01
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民...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 为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发...
2025-11-10 17:26:25
有强奸前科老人猥亵幼女获刑...
河南一名六旬男子曾因犯抢劫罪、强奸罪获刑,刑满释放后又在公共场合猥...
2025-11-10 17:09:17
高中生聚餐喝酒骑摩托车致伤...
重庆法院精准厘清未成年人酒后伤亡事故各方责任导读一次未成年人之间的...
2025-11-10 16:45:57
实探污染严重的长江支流孝子...
极目新闻记者 邓波11月9日至10日,博主“渔猎齐哥”连续发视频曝...
2025-11-10 16:25:23
黄金税冲击水贝市场!有商家...
封面新闻记者 杨芮雯 邹阿江 摄影报道黄金税正式实施后,国内黄金市...
2025-11-10 16:07:08
抚宁区留守营镇水稻喜获丰收
  近日,抚宁区留守营镇官庄村水稻种植基地的水稻喜获丰收。看着“满...
2025-11-10 15:02:51
安徽庐江脆杆水稻: 秸秆变...
  11月3日,白山镇600亩脆杆水稻“科辐粳7号”示范基地里,沉...
2025-11-10 15:02:50
全国冬小麦播种已过六成 冬...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8日,全国冬小麦播种已过六成,...
2025-11-10 15:02:50

热门资讯

抚宁区留守营镇水稻喜获丰收   近日,抚宁区留守营镇官庄村水稻种植基地的水稻喜获丰收。看着“满田金黄”,种植大户姚大光脸上洋溢着...
安徽庐江脆杆水稻: 秸秆变饲料...   11月3日,白山镇600亩脆杆水稻“科辐粳7号”示范基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枝头,伴随着收割机的...
全国冬小麦播种已过六成 冬油菜...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8日,全国冬小麦播种已过六成,冬油菜播种过九成。  黄淮海地区小...
连云港:376.45万亩冬小麦...   金秋时节,连云港376.45万亩冬小麦播种正火热进行。田间地头,大型播种机来回穿梭,机械轰鸣声奏...
多个粮食主产区全力推进冬小麦播...   央广网北京11月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眼下,各地抢抓农时、...
扛牢粮食安全重任 全力以赴抓好...   11月5日,副省长李酌赴平顶山市调研腾茬整地和小麦播种情况。  李酌深入宝丰县石桥镇大牛庄村,郏...
获嘉:精细化气象服务 助力冬小...   11月3日,获嘉县气象局组织农业气象服务人员,深入太山镇、位庄乡等乡镇,开展冬小麦播种精细化气象...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四成 秋粮收获...   记者11月4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全国冬小麦播种已过四成。  11月3日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
光山县泼陂河镇:600余亩冬小...   11月3日,在信阳市光山县泼陂河镇何店村600余亩的小麦种植基地内,基地负责人王佑林正带领5-6...
潍坊:小麦播种正当时   今年受天气影响,潍坊市小麦播种时间较往年推迟了10天左右。目前各地各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助力推进小...